2025年年初,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截至6月底,扩员后的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总数达到20个。根据海关发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6.11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28.1%。“我们将贸易与投资相结合、与研发相结合,支持相关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再次“扩员”升级,已经成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也带动了贸易增长。金砖大家庭各有比较优势数据显示,金砖大家庭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和基础建设领域的经贸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化工、金属、电子等产供链合作更为紧密。上半年,中国自其他金砖国家进口的印刷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增幅明显,橡胶、塑料保持增长;中国出口的石化机械、金属加工机床等设备也有较快增长。“在农业领域,金砖国家横跨了亚、欧、非、拉,农产品各具特色,可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求。”吕大良介绍说,上半年,中国自其他金砖国家进口的棕榈油、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同比增长13.7%,虾、蟹等食用水产品增长10.6%;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出口的柑橘、葡萄等也有较快的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向其他金砖国家出口联合收割机、棉花采摘机等农业机械的出口增长明显,同比增长34.7%。与相关国家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形成呼应的是,基础建设领域的经贸合作也在提速。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压路机、混凝土搅拌车同比增长分别达42.7%和37.9%。同时,中国持续推动“绿色金砖”建设,助力相关国家的能源转型,与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合作在沙漠地区建设太阳能发电厂。上半年,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增速超过七成,风力发电机组的零件增长11.8%。这样的积极趋势在地方外贸中也显露无疑。以广州为例,上半年,广州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整体增长24.4%,占广州进出口总值的25.2%,其中,对马来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进出口均增长四成以上,展现出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增长后劲。记者从广州海关获悉,在广州出口优势商品中,约半数电动汽车和包装机械、三分之一的水产品和电视机、四分之一的船舶和灯具销往金砖国家。在进口方面,广州超过一半的能源产品、三分之一的初级塑料、近四分之一的农产品来自金砖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与金砖国家签署了多份农食产品准入文件。上半年,越南燕窝、泰国养殖水产品、马来西亚鲜食榴莲等新增准入商品通过广州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丰富国内消费者的购物选择。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建成6月30日,金砖国家“智慧海关”示范中心网正式上线。“示范中心一方面向其他金砖国家海关分享中国'智慧海关'建设经验,另一方面也便利企业了解金砖国家的贸易政策。”吕大良说。据介绍,金砖国家“智慧海关”示范中心网以中、英、俄、阿拉伯文四种语言版本呈现,设置金砖贸易、合作会议、信息动态、企业服务四大板块。内容涵盖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数据、金砖国家海关新闻动态、智慧海关建设案例以及企业服务信息等,为金砖国家海关各层级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在线沟通平台。同时,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建立了覆盖海关业务、海关科技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等多领域的双语课程体系,建成超100人的师资团队,将通过“理论+实训”“业务+文化”两种范式,积极拓展与金砖国家海关的能力建设与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回应金砖各国海关的培训需求,共同提升金砖国家海关现代化水平。展示中国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的实践经验和示范案例也是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的“重头戏”。目前,海关总署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首批15个“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示范案例,将通过“线上+实地”的展示方式,多形式、多领域、多维度呈现智慧海关建设的务实成效。吕大良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金砖国家海关能力建设与交流合作,打造“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示范点,落实好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成果,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提供有力支持。(记者 刘昕)转自:国际商报